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来你可能不信,我第一次做网站时连FTP是啥都不知道。那会儿刚毕业,仗着在学校写过几行HTML就敢接活儿,结果客户问"能加购物车吗",我愣是对着屏幕发呆了半小时。现在回想起来,网站开发这事儿啊,真像学游泳——光看教程没用,非得呛几口水才能开窍。
那些年踩过的坑
早期最要命的是总把"做网站"想得太简单。你以为不就是前端三件套(HTML/CSS/JS)加个后台?实际操作起来,光是让不同手机屏幕正常显示就能逼疯人。记得有次做响应式设计,在电脑上看着挺美,结果用手机打开,导航栏直接把LOGO挤成了俄罗斯方块。客户发来三十秒语音方阵,最后那句"你们专业做网站的?"让我连夜重写了整个CSS框架。
数据库设计也是个暗坑。有回图省事直接照搬教程里的用户表结构,等做到会员积分系统时才发现要改二十多处关联。那感觉就像装修到一半发现承重墙打错了,只能含着泪敲掉重来。现在我的原则是:宁可前期多画半小时ER图,也别后期哭着写迁移脚本。
工具链的进化
十年前搞开发那叫一个苦。记事本写代码,FTP传文件,改个颜色都得刷新整个页面。现在?光是看到当年那些开发环境我就头皮发麻。现代前端工具链简直像开了外挂——热更新实时预览,ES6转码自动补全,Webpack打包还能顺带优化图片。有次我对着新项目感叹"这脚手架真智能",旁边实习生幽幽来了句:"老师您说的脚手架是Vue-cli吗?"顿时暴露了年龄。
不过工具太丰富也容易挑花眼。去年为了选个静态站点生成器,我把市面上主流的都试了个遍,最后发现最适合的反而是最简单的那个。这行当有个怪现象:新手总在找"最强大"的工具,老鸟却在找"最合适"的。就像我师父说的:"给你瑞士军刀也切不出满汉全席"。
用户体验的玄学
做了这么多年,最深的体会是:技术实现反而是最简单的部分。真正要命的是怎么让用户用得舒服。有次自豪地给客户展示花了两周做的炫酷交互动画,人家皱着眉头问:"返回按钮在哪?"当时就像被泼了盆冷水——开发者觉得酷的,用户可能只觉得烦。
现在我做任何功能前都会先问三个问题:老太太能看懂吗?赶时间的人能快速完成吗?网络不好时会不会崩溃?说来好笑,有次在咖啡厅观察路人用手机,发现超过三秒没加载出内容,八成的人就会开始狂戳屏幕。这个发现让我彻底戒掉了滥用高清大图的毛病。
上线只是开始
很多人以为网站上线就万事大吉,其实那才是麻烦的开始。第一次处理服务器被黑时,我对着满屏的乱码差点哭出来。现在养成了凌晨三点惊醒检查监控的习惯,活像得了PTSD。运维这事儿吧,就像给房子装警报系统——平时觉得多余,出事时恨不得装十个。
流量上来后的优化更是无底洞。记得有回做秒杀活动,测试时好好的,正式开抢五分钟就把数据库打挂了。后来学乖了,现在任何新功能上线前,我都会让团队互相问:"如果现在有十万人同时点这个按钮会怎样?"这问题比任何测试工具都好使。
写给新人的建议
要是回到刚入行的时候,我最想告诉自己三件事:第一,别急着学框架,先把原生JS吃透;第二,每周抽时间看别人写的烂代码(包括自己以前的),比看优秀代码进步更快;第三,永远留30%的时间给突发状况,客户说"很简单的小改动"时更要如此。
这行最迷人的地方在于,你今天学的技术可能明年就过时,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永远值钱。就像我至今还在用十年前学的SQL调优技巧,只不过现在搭配着云数据库服务用。每次看到新手在论坛问"学哪个框架有前途",我都想告诉他们:与其追着技术跑,不如练好基本功等着技术来找你。
说到底,网站开发就像搭乐高——零件会更新换代,但拼接的逻辑永不过时。最近带徒弟时总说:"别怕现在代码写得丑,我早期那些项目要是开源了,够整个社区笑话三年。"你看,这不就是成长的乐趣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