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零到一: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网站其实没那么难
最近帮朋友折腾了个小网站,整个过程简直像在玩拼图游戏。说实话,现在做网站真的比十年前简单太多了,但要想做出让人忍不住多停留几秒的作品,里头还是有不少门道的。
一、别急着动手,先想清楚这些
我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问"用什么工具好",这就像还没想好要炒什么菜就先买锅。去年有个开咖啡馆的姑娘找我,开口就要"高端大气上档次"的网站,结果聊了半小时才发现,她连最基础的客户群体都没想明白。
关键三问必须捋清楚: 1. 这网站到底给谁看?(别说是给全世界看的) 2. 访客来了你最希望他们做什么?(下单?留联系方式?纯展示?) 3. 你愿意花多少精力维护?(很多漂亮网站死在了三个月后的内容更新上)
有次我在星巴克偷听到隔壁桌的对话特别有意思——甲方说要"五彩斑斓的黑",乙方居然真的拿出了深黑色背景加彩虹渐变的方案。你看,沟通不到位就容易闹这种笑话。
二、工具选择就像选鞋子
现在建站工具多得像超市货架上的饮料,挑花眼很正常。我的经验是:
- 纯小白试试那些拖拽式平台,真的跟玩《模拟人生》盖房子差不多。不过要小心,这类平台做出来的网站经常带着浓浓的"模板味",就像穿了一件不合身的西装。 - 稍微有点追求的,WordPress这类开源系统值得折腾。刚开始可能觉得像在迷宫找出口,但摸熟后能玩出很多花样。我第一个作品现在回头看简直惨不忍睹,但当时成就感爆棚。 - 专业选手当然直接上代码,不过现在连写代码都有各种框架帮忙,不像我们当年得从零开始垒砖头。
有个冷知识:很多看似酷炫的动画效果,其实都是用现成插件实现的。就像做菜,没必要连酱油都自己酿对吧?
三、设计陷阱你踩过几个
上周看到个餐饮网站,首页是30秒的食材生长视频,美是美矣,但加载时我都能泡好一杯茶了。这种设计就是典型的自嗨型——设计师觉得很艺术,用户只想快点看到菜单和地址。
这些坑我基本都栽过: - 字体用了小众手写体,结果在不同设备上显示得像医生处方 - 导航栏搞创意设计,最后用户根本找不到联系方式 - 移动端忘记测试,页面元素挤得像早高峰地铁
有个血泪教训:千万别在深夜决定配色方案!有次我凌晨三点调出的"高级灰",第二天白天看简直像水泥墙。现在学乖了,重要设计决定都留到阳光充足的上午做。
四、内容才是真主角
再漂亮的网站架子,没有好内容就像没有灵魂的模特。我帮一个手作达人改版时发现,她之前把作品照片拍得像淘宝九块九包邮,其实只要换个纯色背景,用手机也能拍出质感。
文字部分更要命,常见两种极端:要么是干巴巴的产品说明书体,要么是堆满形容词的彩虹屁。最好用的办法是——想象你在和客户面对面聊天。比如卖有机蔬菜,比起"富含多种维生素",不如说"清晨带着露水摘的,炒菜时连孩子都多吃半碗"。
五、上线才是开始
很多人以为网站发布就万事大吉,其实就像开业剪彩只是起点。我有个健身教练朋友的网站,前三个月访问量惨淡,后来我们试着在每篇博客最后加了个"明天训练穿什么"的小投票,互动率立刻翻倍。
定期检查这些数据特别重要: - 用户平均停留时间(要是比泡面时间还短就得警惕) - 最常点击的按钮(往往和你想的不一样) - 移动端占比(现在超过60%都很正常)
有次发现某个产品页跳出率特别高,排查后发现是尺寸说明表加载异常。这种小毛病自己平时根本发现不了。
写在最后
做了这么多年网站,最大的感悟是:技术永远在变,但人性始终没变。好的网站不需要炫技,而是要当个称职的导购员——在合适的时间,把合适的信息,用合适的方式递给访客。
最近迷上了观察各种404错误页面,有些设计得比正页还有趣。你看,连错误处理都能变成展示品牌个性的机会,这大概就是网站设计的魅力所在吧。下次如果你看到某个网站会心一笑,那背后八成有个和我一样爱折腾的设计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