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时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那会儿看着别人做的网页能跳转、能变色,简直像看魔术——直到自己动手才发现,这玩意儿比魔术实在多了,毕竟代码可不会骗人。
一、那些年踩过的坑
记得刚开始学前端那阵子,我兴冲冲地写了个"完美"的登录页面。结果在室友手机上一打开,按钮叠在输入框上,文字挤成蚂蚁大小。"你这网站怕不是专给显微镜设计的?"室友的吐槽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响应式布局的重要性。
现在回头看,网站开发就像搭积木。HTML是骨架,CSS是衣服,JavaScript让积木能动起来。但当年我可没这么通透,光是让div居中就能折腾半宿。有次为了调个边框阴影,CSS写了二十多行,最后发现其实用`box-shadow: 2px 2px 5px grey`就能搞定——这种顿悟时刻,每个开发者应该都经历过。
二、后端才是真江湖
前端好歹能看到效果,后端就纯属"盲人摸象"了。第一次接触数据库时,我愣是把用户密码明文存储,还理直气壮觉得"反正别人看不到服务器"。后来才知道有种东西叫加密哈希,有种灾难叫数据泄露。
登录功能就是个典型例子。表面就个用户名密码输入框,背后却要经历:验证输入→查询数据库→比对哈希→生成token→设置cookie→管理会话状态...每个环节都可能出幺蛾子。有次我忘记做防SQL注入了,测试时随手输入个单引号,整个注册页直接报错白屏——那一刻终于理解为什么说"永远不要相信用户输入"。
三、工具链的进化史
早期我坚持用记事本写代码,觉得用IDE的都是"不够硬核"。直到有次在三百行JS里找拼写错误,盯到眼睛流泪才发现把`getElementById`写成`getElementByID`。现在?巴不得IDE能直接读脑电波。
现代开发工具确实拯救生产力。Git让代码版本控制不再靠"副本1_最终版_真的不改了.zip",Chrome开发者工具比X光还透彻,框架更是把重复劳动打包成`npm install`。不过工具太多也容易选择困难,有段时间我整天在比较各种打包工具,最后项目没推进,倒把webpack和vite的优劣背得比乘法口诀还熟。
四、上线才是试炼开始
本地跑得风生水起的项目,部署时总能给你惊喜。记得首个正式项目上线时,明明测试环境好好的,生产环境却疯狂报404。排查三小时发现是Nginx配置少了行`try_files $uri /index.html`——这种经验看十篇教程都不如亲手栽次跟头。
性能优化也是个无底洞。有次用户反馈页面加载要8秒,查下来发现首页图片总共12MB。后来学会用CDN、懒加载、WebP格式,才明白为什么前辈说"网站性能是设计出来的,不是优化出来的"。现在看到满屏的 Lighthouse 评分,还是会想起那个被8秒加载支配的下午。
五、写给新手的建议
1. 先做再完美:我的第一个项目是帮小区水果店做展示页,虽然现在看丑得扎眼,但当时确实解决了店主的需求。很多新手卡在"学完全部知识再动手",其实网站开发最忌讳纸上谈兵。
2.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:有次我把`